三亿新市民金融服务中的“保险赛道”:凸显产品设计差异化、灵活性,精准对接风险缺口

“不管如何设计创新,保险机构都要贴近新市民的需求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政策,尽可能做到支持措施的细化落地,明晰服务范围”,有保险机构指出。

关于加强针对三亿“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的话题,在近期一再升温,银保监会、央行出台文件,对相关工作做出全面指引,在创业就业、住房租赁、子女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多个维度细化金融服务所需,保险保障的具体产品作用和布局方向,也在其中细化明确。

新市民的保险保障缺口,也正给保险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业内建议,需要进行差异化、精细化布局,以实现风险缺口精准对接,同时,结合新市民经济状况相对不稳定的情况,尽可能实现保单的灵活设计,实现共赢。

此外,专家也提醒指出,基于新市民的职业特点,保险公司需要在风险把控方面下功夫,实现各个环节的精准落地,实现产品设计和营销精准化,防范销售误导,并在制度层面凸显合规性,以实现相关产品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多维提供金融服务供给,鼓励创业就业、住房、教育等领域保险创新

“新市民”这一概念,出现已久。近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在《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新市民范围进行明确,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三亿新市民,面临着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针对新市民所需的金融服务与保障,如何满足?保险可为之处在哪?《通知》对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工作的加强做出具体指引。

比如,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问题,两部门在鼓励相关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在保险保障角度提出,可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在住房方面,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是为增加保障性住房公供给提供支持的措施之一,在避免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问题的同时,以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转移的方式,实施对工程进展、质量更为有效管控。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有利于长租市场发展。

进入居家阶段,家财险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的能力。家财险的承包范围涵盖房屋装修、衣物、家具、厨具、乐器、体育器械等等,附加险则涵盖盗窃、抢劫和金银首饰、钞票、债券保险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等等,范围广泛。

“目前财险公司在家财险方面基本都有布局,且发展已久,但居民认可度、重视度不够,也就导致市场规模有限,保险公司缺乏创新动力”,据保险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针对家装、燃气的细分险种投保率相对较高,未来家财险潜力巨大。

再如子女教育领域,保险保障价值主要凸显于责任类保险。《通知》提出,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学幼险、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实习责任保险、教育机构责任险等保险业务。并鼓励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为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抚养解决后顾之忧。

“新市民”基础保障程度整体较低,医疗、养老缺口亟待重点补足

医疗与养老方面的风险保障,尤为值得聚焦,“新市民中既有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有本地农民由于城市发展后被纳入,还有很大一部分外地进城务工人员。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融入城市的时间较短,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的社会保险往往不齐全或者保障程度较低。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最为短缺的保险保障往往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这应当是保险公司围绕新市民开发保险产品的重点领域。

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市民社会保障缺位的情况下发挥尤为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可进一步发挥补充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另一方面,提升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银保监会和央行也明确提出,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加强保险产品创新,为新市民提供更加灵活的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主动对接新市民所在企业,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品牌建设,提高新市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接受度。

在养老方面,配合地方政府推广新市民长期护理保险,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异地投保和快速理赔,满足新市民差异化养老需求。蓝鲸保险注意到,目前参与长护险试点的地区中,部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筹资渠道、方式和标准进行额外明确,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对长护险的参与。

并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养老需求和特点,探索开发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数据显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以来,截至2022年1月底,6家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其中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今年2月,《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下发,其中即明确强调,各试点公司应当合理制定业务规划,持续创新产品,探索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多样化需求。

业内:产品创新需兼顾风险把控、精细化设计

三亿新市民保险保障缺口亟待弥补,给保险机构带来广阔的市场。中信建投证券提出,从险企发展角度看,新市民的保险保障需求无疑将给保险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这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反馈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创新能力强,渠道广,服务能力好的险企有望在这个新赛道上掌握较大的主动权。

那么在具体保险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保险机构应该秉持怎样的导向和原则?首先,差异化、精细化布局,是实现风险缺口精准对接的关键。即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满足其差异化需求。

“新市民群体构成复杂,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最急需的一般是医疗保障;对于本地农民由于城市发展而转为市民的群体普遍素质较低,难以在城市中找到较好地工作,未来养老保障需求较强,而且他们一般手头都有一笔房屋和土地征收征用的补偿款,因此应该重点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险产品;对于那些长期在城市务工的人群来说,由于职业总体上不稳定,但是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较强的需求”,李文中向蓝鲸保险例举道。

“不管如何设计创新,保险机构都要贴近新市民的需求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政策,尽可能做到支持措施的细化落地,明晰服务范围”,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保险机构角度提出相似观点。

其次,保险产品应该提供较多的保单转移条款和选择条款,以体现保险产品的灵活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为新市民群体职业和经济状况不稳定,未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大,保单尽可能保持灵活性有利于双方共赢。

但不可忽视的是,较大比例集中于物流、餐饮等行业的的新市民,存在缺少抵押物、潜藏风险面较广等问题,对于保险机构,立足于形成稳健、可持续保险保障的角度而言,实现风险防范,精准把控的价值尤为关键。

李文中从三个角度向蓝鲸保险提出其建议,首先,保险产品开发设计和营销精准化,避免供需错配能够有效降低退保和纠纷所带来的风险;其次,营销过程中做好合规管理,特别要做好保险条款的解释说明,避免后期产生大量纠纷。再次,产品开发设计时有必要事先做好风险压力测试,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补充指出,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在风险把控的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在制度层面着手,避免在销售环节出现误导现象,同时,对营销人员做好学习培训工作,保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依法合规。

相关阅读
保险业协会发布《商业健康保险目录的标准制定与长期发展》报告,聚焦三大重点研究方向
银保监会、央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
蓝鲸专访|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要融入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之中
魏迎宁:实现保险普惠,应多开发满足中低收入阶层需求的产品